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语言选择: 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七彩动态 >

七彩动态

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什么是“自杀模式”?|理解自杀者心理体验的2个概念



“不是我想这样做的。我控制不了我自己。我感觉自己好像失去自主意识了。”

许多有过自杀念头或行为的人都出现过这样的想法。但令人惊讶的是,自杀行为的这一方面在专业文献中很少被提及。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讨论卫生专业人员及其患者必须了解的两个重要概念,以便了解急性自杀者的心理体验

 

解离和自杀模式

 

01

自杀性解离

 

在我们对有自杀未遂史的患者进行的叙述性访谈中,我们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试图解释他们在急性自杀危机中的精神状态时感到迷失。

例如,一位 30 岁的男子在自杀未遂后告诉我的一些事情:

 

“我陷入了一种恍惚状态。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这种状态。突然间,我就无法察觉到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了。”

 

“当我割伤自己时,我并不觉得痛。”

 

“我吞下药丸时没有多想。我把瓶子倒空,把药片塞进了我的嘴里。”

 

“我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但我没有感觉到。我并不觉得痛。”

 

众所周知,高度的情绪压力会导致情绪麻木,让人感觉与身体脱离,对身体的疼痛也变得迟钝。

解离性障碍的典型症状包括对自我、感官、环境和时间的感知发生扭曲。这些症状是暂时的,严重程度可能差异很大。

 

解离性症状通常与急性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有关,有时还与惊恐发作有关。

 

与解离相关的典型行为描述包括感觉自己失去自主意识、感觉与自己的身体失去联系或者感觉不到疼痛。一些自杀性解离状态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解离的概念包含自我感知由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在高压下可能变得支离破碎。

 

在临床自杀文献中,这种危及生命的重要问题,却常常被忽视。

 

02

自杀模式

 

自杀解离与自杀模式的概念直接相关。自杀模式是由亚伦·贝克大卫·拉德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引入的 。

 

自杀模式被定义为对特殊需求的反应模式,包括人格组织的认知、情感、生理和行为系统。

 

模式一旦在第一次自杀行为之后建立,将在此之后一次次被相似的触发事件激活。

 

在自杀研究中,自杀模式一词已被证明在理解急性自杀精神状态的突然发作方面特别有用。有自杀未遂史的人更易激活自杀模式。

 

一个处于自杀模式中的人的认知可以说充满绝望,个人除了结束难以忍受的精神状态外别无他法。他会失去对长期生活目标,就像突然患上了“心理性近视”。

 

在情感上,自杀模式通常伴随着焦虑、恐慌、尴尬、羞耻和自我厌恶。身体机能反映出一种急性应激反应,伴随着高度的内部觉醒。行为系统受刺激,并产生一种逃跑的冲动。

 

自杀模式通常是一种开关机制,可能会突然发生。触发因素可能是想法、感觉或想象等内部的,也可能是场景、地点、人等外部的。

患者陈述,通常在割伤、过量服药或从高处跳下等自杀行为后会突然恢复正常。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凯文·海因斯,他在2000年从金门大桥跳下自杀未遂:

 

“我纵身一跃,下一秒钟,我知道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

 

03

自杀模式的神经生物学

 

一个人对巨大情感压力的环境中进行反思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额叶皮层及其连接的运作能力。前额叶皮层作为指导复杂行为的最高级的大脑器官,与情感大脑、边缘系统和杏仁核相连。

 

在无法控制的压力下,情感大脑中的警报中心杏仁核会被激活,同时前额叶皮层的功能会下降。这意味着前额叶皮层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严重损害。

然而,正确看待严重的情绪危机并维持长期自我激励的能力对于应对高强度的压力和精神痛苦至关重要。

 

在一项小型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中,我们选择观察了患者自杀叙述中,谈到情感压力和痛苦,以及自杀行为的片段,比如服药、割腕等。

 

 

由于技术问题,我们不得不排除一些研究参与者,最后我们分析了8份完整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

 

结果显示,当患者谈到精神痛苦和情感压力时,前额叶皮层的一个特定区域——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中前额叶皮层的神经活动显著减少。

前额叶皮层的这些区域涉及与我们的行动意识有关的体验,包括工作记忆、自我反思、对内部产生的情绪的评估、过去和未来的事件以及可能的奖励等。

 

我们对结果的解释是,通过脚本驱动的回忆,我们启动了自杀模式。对于我们的患者来说,这意味着前额叶皮层脑区的失活,而前额叶皮层脑区与理性地决定如何应对情绪压力和心理痛苦的能力有关。

 

 

然后,我们观察了自杀行为脚本(在药店买药、从泡囊中取出药片等)的大脑激活情况,发现前额叶皮层中,运动前区的神经活动相对增加,而运动前区与动作发起和控制行为相关。

 

这项研究的发现可以视为支持了这一理论,即自杀行为可能是摆脱无助和无法忍受的痛苦经历的一种主动方式。

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个想法,我们可以假设,像过量服用药物这样的自杀行为,可能会被记录在自传体记忆中,作为“有用”的行为,因为它能立即缓解痛苦,并终止无法忍受的精神痛苦状态。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自杀未遂后,未来自杀行为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并且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因为自杀行为本身的印记作为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经历,被保存在大脑中,正如人们猜想的那样。


04

结论

 

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自杀行为时,解离和自杀模式的概念是关键的心理教育要素。这些概念对来访者来说很有意义,因为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经历。

 

此外,这两个概念对于制定个人预警信号非常重要,这些信号可以在自杀模式接管之前使用,从而制定安全的行动计划。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qcxljy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