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语言选择: 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七彩动态 >

七彩动态

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你过得好不好,看你吃饭的样子就知道了



你相信吗?你吃饭的样子,会暴露你的生活状态。


为什么这么说?

 

今天,想和你聊聊“情绪性饮食”

 

 

01

有一种工伤叫过劳肥


综艺《你怎么这么好看》中,有一个胖胖的北漂姑娘,叫姜丁天。


她的生活,是当代“社畜”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培训讲师,姜丁天经常加班。


深夜23:00下班,回家路上,还在工作群里收发消息。


凌晨00:00到家,来不及洗漱,继续研究讲师的直播模型。


时间上的紧张,让她只能靠暴饮暴食,来宣泄工作积累的压力。


一个冬天,就胖了30斤。


当嘉宾说她这是过劳肥时,她只能苦笑着调侃自己:


“我这是因工负伤。”


屏幕前的我,也不禁苦笑起来。

 

姜丁天和我们一样,都是苦苦挣扎于现实的一员。


面对生活、工作、人际等各方面的压力,逃不开,也解决不了。


只能用吃来暂时缓解。



就像B站up主w汪汪桑w说的:


“在工作上,我是没有退路的;但是在吃上,我是有主动权的,我可以选择吃高热量食物,我可以选择发胖。”


早晨吃纯芝士的三明治,中午冰激凌、甜甜圈,晚上吃炸鸡和披萨。


她不怕胖吗?


怕,只是她已经不在乎了。


“我就是要对着干!”


此刻的吃,已经不是因为饿而吃,而是为了压抑内心的痛苦。


这种报复性的吃吃吃,其实是过度劳累、压力太大引起的“情绪性进食”。



现实中,“情绪性进食”的类型远不限于此。


空虚寂寞型:“晚上好无聊,好无趣,就想点个鸭脖磨磨牙。”


自我犒赏型:“刚刚完成一个大项目,晚上一定要好好吃一顿,犒劳自己。”


回避情绪型:“和男友吵架了,必须大吃一顿!胃填满了,心就不难受了。”


节食后遗症:“自从开始减肥,以前看都不看的蛋糕,现在看到就走不动路了。”


情绪性的进食,不再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而是缓解心理上的饥饿与不适。



 

02

过劳瘦,另一种情绪的极端


和越累越胖的“过劳肥”不同。


还有一类人,越累越瘦。


我有一个朋友,考研期间压力特别大。


每次一到饭点,就魂不守舍。


看似在吃饭,可脑子里却满满都是刚背的单词和刚学会的公式。


嘴里的饭,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几个月下来,瘦了整整20斤。


考试当天,靠着一瓶葡萄糖才熬了过来。


这就是过度劳累与压力引起的“情绪性厌食”


对于情绪性进食的人,大家好像都很容易共情。


但是对于这样“情绪性厌食”的人,大多数人似乎难以理解。


我曾在微博上,见一姑娘发了张70斤的称重照片。


并配文:情绪性厌食者的悲哀,增重失败。


底下的评论让人五味杂陈。


有人嫉妒:乖乖~你这是凡尔赛吧!


有人好奇:你是怎么做到这么瘦的?


还有人羡慕:仙女请赐教,怎么才能得厌食症?!


本来想求安慰,得到的却只有大家的好奇和围观。


她只能在下面回复:


“你们不理解我的痛苦,为了不让自己饿晕倒,我每天早晨把面包压扁,强迫自己吞下去。

 

我现在瘦得,身上几条肋骨都能数出来,每晚睡觉都会被自己硌醒。我都怀疑一场感冒就能把我送走!”



虽然,情绪性厌食不像厌食症那样危险,会把人活活饿死。


但是它依旧给人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并且让人陷入无人理解的境地


就像知乎网友说的:


“亲朋好友只知道让我多吃点,却不知我也想吃,但真吃不下啊!”


其实,无论是情绪性进食还是情绪性厌食,都是把食物当成舒缓情绪的工具。


区别在于:


前者,是用吃来转移注意力,回避掉让人不舒服的情绪。


而后者,是内心已经积压了太多情绪,只能用拒绝食物的方式,来拒绝情绪再次进入体内。



 

03

情绪性进食,

一场自我拯救的恶性循环


很多人会调侃:


没有什么痛苦是一顿火锅(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但其实,ta们自己也清楚:


逃避虽然有用,但却不会一直有用。


每一次试图用食物拯救自己,都会陷入新一轮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


情绪性饮食,往往会带来 3 大负面影响:


a. 丧失对情绪的敏感


抵御压力、舒缓负面情绪、填补空虚和寂寞,都是触发情绪性进食的重要因素。


本质上,都是为了将自己从情绪中拯救出来。


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就像《瘦身男女》中的Mini Mo,失恋后遭受重创,只能用吃自我慰藉,结果体重飙到260磅,反而更加自卑和痛苦。


短期内,饮食可能的确会让我们快乐一点。


但长期来看,通过饮食回避情绪,不仅不能拯救自己,还会丧失对情绪的感受力,遭受到来自情绪的反噬。



b. 对高热量食物上瘾


研究表明,当人的身体或情绪感到痛苦时,会更倾向于选择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BBC 纪录片《Why Do We Comfort Eat(我们为什么要舒适饮食)》,对参与者进行脑补扫描,发现:


人情绪低落时,对巧克力奶昔的渴望会增加。


其中一种解释是,高热量的食物会促进胰岛素和多巴胺的释放,使人抵御压力。


但是,激素带来的变化毕竟是短暂的。


一旦激素水平降低,我们就会经历从愉悦到低落的丧失感。


为了抵抗这种落差,我们会下意识地渴望通过“吃”来再次获得满足。


然后不断强化这个过程,直至成瘾。



c. 陷入自责与内疚


很多时候,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性进食,却依旧无法控制时。


很容易会陷入到自责当中。


“香港小姐”亚军王君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通过吃东西来宣泄自己的压力。


但是每次吃完后,她都会感到更大的负罪感和内疚感。


有一次,她在吃饼干时,突然感到很罪恶,转手就把饼干扔进了垃圾桶。


可最终,却还是忍不住,把饼干从垃圾桶里捡了出来。


边吃边哭。


和她一样,许多情绪性进食者,在忍不住吃吃吃的时候,都指责过自己:


“吃吃吃,就知道吃!”“除了吃,我还能做什么?”“连食欲都控制不住,我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可是,在恶性循环已经形成的时候,指责自己往往是没有效果的。


我们需要回到起点,看看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的情绪。


要知道,吃下的是食物,咽下的却是委屈、愤怒、焦虑和痛苦。


你的情绪,不应该被如此粗暴地对待。



 

04

不要再让胃

成为心灵的垃圾桶


日剧《为了N》中,童年不幸的希美,喜欢买很多很多的食物,把冰箱填得满满的,然后做很多很多美食。

后来,在享受过爱情和友情的滋养后,她终于放下了对伤痛的执着。


也放下了对美食的执着。


她说:“一想到人生是那么广阔,冰箱里的空隙也就不值一提了。”

 

 


对于每一个情绪进食者而言,放下对食物的渴望,并不容易。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做一些什么,来让自己往前走一小步。


以下是来自心理学家Melinda Smith等人提供的 4 个小技巧,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


a. 区分生理饥饿和情绪饥饿


想要摆脱情绪化进食,首先要分清楚,你究竟是因为饿了而吃,还是只为了缓解情绪不适。


当你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注意,这很可能是情绪饥饿:


· 饥饿感突然出现;· 饥饿感不在胃里;

· 渴望特定的舒适食物;· 这种饥饿让你想要疯狂进食;

· 一旦你吃饱了,情感上的渴望就不再得到满足;

· 吃完后感到后悔、内疚或羞耻。


当你能够识别情绪饥饿,你也就有能力选择,是否要用食物填补这种饥饿感。



b. 记录情绪和饮食日记


下次你忍不住吃东西时,不要着急满足自己,花点时间想一下:


是什么引发了情绪上的饥饿?


把你的发现写进食物和心情日记里:


· 你吃了什么或想吃什么;

· 发生了什么让你不开心;

· 你吃之前的感觉;

· 你吃的时候的感觉;

· 你吃完之后的感觉。


尝试记录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找到情绪化进食的触发因素,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容易进食,以及自己是在逃避什么情绪。



c. 找到情绪化饮食的替代方案


光了解自己的情绪化进食周期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找到更健康的方式来抚慰情绪。


当你被老板骂了伤心难过时,你可以不用流着眼泪大吃特吃。


试着给要好的朋友打个电话,在电话里一起痛骂黑心老板。


当你下班之后累了困了,不一定要靠大吃一顿补一补。


试着点个香薰,喝杯小酒,泡个香香的澡,早点上床进入梦乡。


当你夜里空虚寂寞无聊时,薯片、披萨、冰激凌不一定能填满你的心。


试着看一本书、一部电影或是一个搞笑短视频,都可以让你踏实和稳定。


是什么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有意识地去改变饮食习惯。



d. 练习正念饮食


练习正念饮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用餐的乐趣上,减少暴饮暴食。


首先,当你买菜、做饭、上菜和吃东西时,运用你所有的感官,充分地去闻、去看、去尝,去触摸。


然后,吃饭前深呼吸几次,保持好奇心,观察自己的坐姿和状态,以及一起吃饭的人和周边的环境。


当食物摆在面前时,花点时间去欣赏它,观察它的颜色、味道;


把食物放进嘴里的时候,注意它的口感,牙齿咀嚼的感觉,以及它的味道。


最重要的是,你要慢慢吃


时刻观察自己的变化,密切注意身体的饱胀信号,以便随时停下。

 



05

写在最后


有人说:身体不仅是灵魂的容器,还是情绪的容器。


你的每个情绪,每一个感受,都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


或化作优美的线条,或化作病痛,或化作脂肪。


如果你所有的坏情绪,都让身体来承担,终有一日,它会承受不了。


所以,不要把身体,变成心灵的垃圾桶。


正视和拥抱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视若珍宝,终有一天,你会发现:


你对自己的好、接纳与关怀,身体都会帮你记得。


下一次,当你难过、无聊的时候,先不要打开冰箱或者外卖软件。


试着和朋友聊聊天,或者出门散个步吧。


看看花开的形状,叶子的颜色,感受风如何抚摸你的肌肤,阳光如何洒在你身上。


无论如何,你永远都被大自然深深爱着。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qcxljy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