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语言选择: 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七彩动态 >

七彩动态

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推荐——孩子不想变好,或许源于潜意识里对父母的恨



遇到很多孩子不想变好的案例,有的在青春期,有的在成年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想往好的方向改变,总是逆着父母,耗损着自己,身体、心理都有。

 

他们忤逆家庭特别是父母长辈,通过厌学、叛逆、纹身、奇装异服、言行顶撞等,张扬着自己,更撕碎着自己,也让父母心碎。

 

弗洛伊德说,人有三种本能,生的本能、死的本能、性的本能。

 

理论上说,每个人出生后,都有积极生长的原始欲望,是生生不息的,但是这些孩子却看不到向好的本能,反而出现一些死本能(自我毁灭)的倾向。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这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01

每个家庭的草地上,

都曾长满让人糟心的孩子

 

孩子不想变好,让父母糟心、窝火,甚至失望透顶,这可能出现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但又远远超出青春期的正常范围的叛逆。是一种“青春期叛逆过度”现象,它源于青春期,延伸到成年后。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是需要空间的,他们需要成长、分化为独立的个体,需要自由的呼吸。但是,有一类孩子,明明可以变好,明明可以变得优秀,却偏偏“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硬要闯”。

 

 

小李家庭因为孩子的厌学和出格行为前来求助。

 

妈妈说,小李整天不想上学,我们总教育他要好好念书,但他就是不听,还学了一些干坏事的恶习回来。

 

爸爸说,我们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但没有用,不吸取教训,什么都没改变。

 

我问小李,你什么感受?上学的事是什么考虑?

 

小李说,我恨他们(父母)、讨厌他们,他们打我骂我。他们要我念书我偏不念书。

 

他说,我也想学习想读书,但他们老是唠叨我,还有一次爸爸骂我是猪脑子,我会一辈子记得的。骂我是猪,我就“(成为)猪”给他看!

 

在咨询中,小李说,他希望父母能尊重他的感受,让自己有充分的思考和空间,不要整天烦扰,特别是不要受打骂。

 

在问题孩子的家庭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我们需要认识到,问题并不全部来自孩子,“问题孩子”的说法也不准确。与其称为“问题孩子”,还不如称为“问题家庭”更确切。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他的出厂设置。如果出厂的初始设置出了问题,后面需要修补的可能性就越小。

 

所以,孩子的问题,多数是“问题家庭”导致的。

 

 

02

只有恨而爱不足,

让孩子在成长中迷失了自我

 

从自恋的角度说,父母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父母把孩子当作自体自恋的延伸。所以,我们很难理解一个不爱子女的父母。

 

当然,在现实中,确实有的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或不会爱,或不爱。

 

而另一种情况是,因爱生恨,也同样让孩子处于关系的水深火热中。

 

因为太爱孩子,导致付出所有去“浇灌”孩子,但结果呢,孩子成长得太不如人意,让父母失望,这会导致父母的“恨铁不成钢”。由于期待过高,失望就越大,恨意就越多。

 

但是,子女无法选择怎样的父母,纵然父母没有爱的能力,也只能服从命运,去认同父母。

 

作为个体来说,孩子自生命伊始就是弱小的,就需要养育者的照顾,所以对父母的爱是最彻底最纯净的,他无法选择地爱着爸爸妈妈。

 

 

 

很显然,小李已经对父母的爱转而生恨,恨一直未解除。作为孩子的弱小的他,无法直接与暴躁的父亲对抗,只能通过拒绝上学来表达。

 

他不想上学,经常迟到、旷课,甚至打架、逃学,不想变好,以此来向父亲“复仇”。

 

而父亲也许并没意识到,随着孩子的长大,他已经有了自我的力量,有了反抗的勇气和拒绝的力量。

 

个体因其差异,而产生成长的偏差。所谓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家庭环境,可能有的孩子会一直很乖很听话。有的却不。

 

一个孩子如果对父母的爱没有消解,他对父母的不满将一直写在他的人生里,不想变得更好,也无法变得更好。

 

他可能会一直陷入抑郁中,以抑郁的方式“呼唤”父母的爱,迷失了自我。

 

他或许会一直处于类似小孩的弱小感中,处事温和胆小,故意以一种无法胜任保护逐渐年老的父母的面目呈现。

 

他在心里说,我弱就弱吧,你们强你们的。

 

 

03

调整家庭出厂设置,

是亲子关系变和谐的解药

 

每个孩子都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原生家庭和个体的不同,成长后却有着千差万别。

 

“问题家庭”出来的孩子,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产出了“问题孩子”。所以,调整家庭原来的“出厂设置”就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需要理解为什么出现叛逆过度的现象。

 

作为父母,你需要去思考,为什么原本很听话、乖巧、懂事、聪明的孩子,长着长着,慢慢变得不再听话,拒绝沟通,并且个性张扬,戾气满身。

 

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还是父母的养育出了问题?

 

七八十年代,很多孩子在农村长大,那时的家长很少有孩子青春期的烦恼。孩子可能会有顶撞的事发生,但很快就过了。之后成长得也比较顺利。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问题呢?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在成为他自己的时候,给予的空间太小太窄。

 

那时的天地是广阔的,有情绪了有事想不通了,上山砍柴、下河捞鱼、下地挖野菜,都能在劳动中获得乐趣,从而安放了年轻时的躁动。

 

因而,如果孩子出现叛逆过度,越来越坏的情况,就必须先调整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是孩子成长的空间和土壤。没有沃土,怎么种出好庄稼呢?

 

不想听话、叛逆,是自我在成长,希望得到关注和爱,在向世界宣示自我的主权。

 

但是,时间过长、力度过大的宣示显然就属于叛逆过度了,就属于故意不想变好了。

 

 

其次,接受期望效应,并调整对孩子的认知。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可能有着一些偏见或错误的认知,这也是造成孩子无法变好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一个人的积极影响。它是一种期望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通常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的期望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的现象。最早由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与伊迪丝·雅各布森(Edith Jacobson)正式提出。

 

他们在实验中从班级中随机挑选部分学生,告诉教师这些学生拥有过人的智力水平,极具发展潜能,但要对其他人保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被随机选中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大,且变得十分自信积极。(引自百度百科)

 

而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在这样的效应和法则之下,经常出现“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评价现象。

 

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也一样,要想使他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有巨大的影响。期望就如同一把双刃剑,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作为父母,或许你需要多一些自我觉察,觉察到自己是不是一不小心就陷入对孩子的消极情绪中了?是不是一不小心就陷入不良的自我暗示中了?

 

最后,让爱回来让恨远离,让亲子关系回归。

 

弗洛伊德说,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去爱,去工作。在所有的疗愈中,爱是最好的良药。

 

在亲子关系中,要让孩子变得更好,成为最好的他自己,就需要先尊重他,去爱他,让爱回归,让恨离开。如此,他对父母的恨才会淡去,才会化解。

 

当一个人受到尊重,他会觉得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父母而活也不是为了别人而活,他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是他能成为他自己的前提。

 

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是最开心的事,有了这个前提,他才会想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经过半年的家庭咨询,小李父母不再强硬干涉他的学习,不再打骂儿子。小李忽然觉得神清气爽,天空那么地湛蓝,他开始变好,调整自己了。

 

尽管如此,但在现实中,却仍然有许多父母没有认识到控制孩子的严重危险,导致孩子因爱生恨,而不想改变自己。

 

有的叛逆过度,有的违法犯罪,有的在啃老中度过,有的浑浑噩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直是恨父母的。

 

如果对父母的恨没有消解,他会觉得他的改变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父母,动力缺乏。

 

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他只能通过不变好、保持糟糕的状态,来反抗父母。也是一种变相的对父母的“报复”。

 

在这样的语境下,也许拒绝变好才是他最好的“姿态”。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qcxljy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