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语言选择: 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七彩动态 >

七彩动态

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过分追求完美,让自己痛苦不堪......


 
“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作为一名咨询师,我与不同来访者的人生体验相遇,我发现很多来访者之所以会产生内心冲突,就是不能接受“人世间的事情不可能没有缺陷”这一事实。
 
于是,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对事事都完美主义,异于常人的努力,他们可能真的做到了自认的完美。
 
但是,越是用尽力气制造完美,本质上越是不顾一切逃避真实。
 
没有真实做支撑的完美,终究不过是浮光掠影,看着美好,但一碰即碎。
 
所以我想,追求卓越固然是一种韧劲,但直面真实更需要勇气、更难得、也更需要终生学习。
 
 
 
01 完美背后的不完美
 
在我的咨询经历里,A女士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她是那种出现在任何场合,都能成为焦点,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
 
30岁,未婚,独居,长得貌美,打扮精致,有体面的工作,工作能力极强。自律是她的信条,完美是她的标签。
 
她身边的人都觉得她有能力且可靠,但他们并不知道,甚至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在完美的表象下,她的暗面一直在滋长。
 
对待工作,她的“拼”,让人生畏。
 
大学毕业后,她就职于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
 
由她经手的项目,从来都是超标完成。搞得同事向领导抱怨,如果客户都要这种水准的报告,其他人以后怎么办。
 
这种超标完成,不是天赋,靠的是她近乎疯狂的拼命。
 
她告诉我,有一次为了赶一个表格,她从早上九点工作到凌晨三点,全程不吃东西,只喝水抽烟。
 
她说:“这种拼命是为了去证明自己,像一个乞丐一样跪在地上去要。”
 
面对感情,她的“作”,又让人心疼。
 
她很早就知晓自己的魅力,从初中开始,她就开始了爱情的游戏。不停更换男友,并且习惯出轨。
 
爱情游戏于她而言,就像狩猎,她要的是唤起对方的渴望。猎物一旦到手,她就会很快失去兴趣,她只享受每段关系前三个月的兴奋。
 
她要的不是性,而是掌控感、权利,或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原初完满的爱。
 
 
 
随着年纪增长,她也想过稳定。她身边不乏优秀男性的喜欢,但是她总是会被比自己条件差的男性或者完全没有可能的男性吸引,她觉得和这一类男性在一起,自己是安全的。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她只是感觉到无尽焦虑。
 
她想结婚,但目前的两个男友都不适合结婚。她想放手又放不掉,担心自己的控制欲会毁了关系,又担心不控制自己会孤独终老。
 
同时,她总是因为很小的事情而情绪崩溃
 
比如因为搬家,导致早上通勤时间加长,她会无法忍受到似乎要原地爆炸;和男友见面,对方迟到,她会生气到痛哭。
 
她也无法形容自己怎么了,似乎这样的时候,有一种不安全感袭来,让她无法忍受。
 
她最深的恐惧,就是自己不被人喜欢和不被爱。
 
所以她必须,保养面容、雕琢身形、光鲜聪慧、侃侃而谈、深度广度兼备。一定要让自己优秀,一定要撑住。
 
但是她持续健身,规律作息,爱人文类书籍、尤其是佛学,和崇拜的人深度交流,也仍然摆脱不了一种弥漫性的困惑与空乏:“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我的内心似乎没有什么改变,我觉得一无是处。”
 
 
 
02 打碎完美的假面,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她的冲突,不是来自外部的缺失,而是对内部的忽略。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我让她不再盯着外面的完美的浮光掠影,而是向内聚焦,向内体验,向内建立完整。
 
a. 把分裂出去的痛苦情绪一点点回收归拢
 
她的脆弱有一种共性,一旦事情和自己所希望的不一样,一股强烈的不安和失控感就会冲垮她,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与她作对。
 
我反复让她知道脆弱是被允许的:“当事情不如意时,我们就是会委屈和想哭”。
 
她仍然忍住眼泪不准自己哭出来:“我还没有办法在你面前哭,就像我无法让自己喝醉酒,也没有办法在工作的地方拉屎”。
 
我说:“当然,你需要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需要保持完美的样子,这样可能会让我们感觉更安全”。
 
我又问她:“小时候当你难过时,可以哭吗?”
 
她说:“那样爸爸就会把我关在厕所里,很黑,说‘哭完了再出来’,我就说‘爸爸我不哭了’。”
 
当她还是无法触及自己的情绪时,我会让她先使用我的感受。
 
我说:“我觉得很难过,更多是害怕,也许也有一点愤怒,胸口很堵很窒息。我也好像能看见一个小女孩不得不忍住大量的恐惧害怕,无助惊恐。”
 
她立刻进入“如何做”的思维里:“我可以在生气时安抚自己,还能跟自己对话。但对悲伤的自己完全没办法。”
 
我问她:“悲伤的身体感觉可能是怎样的?我们能不能在当下和这个悲伤一起呆一会。”
 
这样的对话,反复出现,能够让她被抱持着去体会悲伤,从而松动无助的身体情绪记忆。
 
这次咨询之后,她有了一些觉察。她告诉我,有时她好像能感受到身体里面那个小女孩,她会主动想如何去安抚她,她想对她说:“即便你是有缺点的,也是值得被爱的。”
 
她在慢慢内化一种称之为“自我安抚”的心理结构。
 
 
一直以来,令她情绪失控正是她从小不被允许表达不安、惊恐、挫败感,这些感受如洪水般未被处理。
 
可能来自爸爸每一次侵略性养育的结果,可能来自母亲每一次缺席或不可靠的安抚。
 
精神分析大师比昂说婴儿需要一个“会思考的乳房”一般的母亲,科胡特认为3岁前父母要帮孩子装置上焦虑-缓和、延迟-忍受的中和结构。
 
这也是我为她做的事情,提供涵容的环境,让她感觉到“我可以脆弱,可以哭,这没什么不好”,让那些碎片的体验归位,增强心的弹性和力度。
 
b. 完成哀悼:真实的经验滋养心智
 
在咨询进行到第3个月,她先后和两个男友分手。
 
我想,也许一方面是咨询让她得到一些稳定感,另一方面也许是她仍在要求自己快速去做“正确的事情”,她把自己置于一种充满风险、无所依傍但同样是进步的状态。
 
这是一个改变,同时也爆发出问题。
 
她开始焦虑,频繁上交友软件,想要寻找可靠的男性发展健康的关系,她说:“我渴望任何一个人回应一下我,想要赶紧抓住一个人。”
 
这样的时候,我会让她“停”一下,一起看看焦虑的横切面。
 
我问她:“一定要抓住一个人、总想要和人连接,是一种什么感受。”
 
她停了很久,然后苦笑着仰天失神,说了一句话,让我感到巨大的悲凉。
 
她说:“那是一种,——原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把自己放在最重要位置上的感觉。”
 
很残忍,是的。
 
但在此刻,这就是她的主观真实。这就是,她逃避了很多年才终于承认的真实。
 
直面残忍,会“杀死”她吗?
 
她静下来去更多地体会,然后她竟然说:“我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领悟,但同时感觉到好像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痛苦。”
 
这一哀悼式的觉察,揭开了她心底深处创伤性的信念,重点不在于它的真实性,而在于它被看到了。
 
一旦被看到,就有机会从创伤回到正常的发展性轨迹中,得以往前发展。
 
 
03 面对残酷的真实,才能彻底解决空虚
 
当她一旦触及到内在“不被爱”“被抛弃”的恐惧和脆弱时,她离内在受创的小女孩更近了。
 
情绪也从较为浮夸的状态中进入一种可忍受的淡淡的悲伤之中,这是她的生命一直等待她去看顾的,终于等到了。
 
虽然她时而还是受困于完美主义,但她也解放出真正的活力去创造真实的生活,并在生活中练习耐受正常的痛苦。
 
最近三个月,她买了房,投入装修。在装修的过程,犹如她在重建自我的大厦,她获得了很多成就感。
 
她给自己买了猫,想让自己走出舒适区,有更多的体验。
 
比如去忍受宠物上蹿下跳,难以控制的挫败感,去耐受“动物不会无缘无故喜欢你”的焦虑。
 
她会尝试很多办法和猫建立关系,她不仅在锻炼自己的交流互动、耐受情绪起伏,也在通过养猫来养育她自己。
 
她也遇见了新的恋爱关系,她惊讶地发现,竟然有段关系可以不用折腾就感到安宁放松。
 
同时,她也遭遇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会有的不理想。她不知道是否能结婚,但她发现自己不再被强烈的情绪掌控,她能更真切地看到对面那个人,同时也能够和自己的体验保持贴近。
 
为什么会有这些积极的改变呢?
 
我将她四散的自我碎片收拢,情绪得以安置,她获得成就感和自尊心的同时,同时体验到爱与被爱,也会深刻地期待与他人的关系具有类似的情感。
 
当她独自面对世界时,她就可以更信赖和依靠自己的心智能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心理咨询,就是一个陪伴你,觉察心,改变心,从而改变人生的过程。
 
在这里,你和你蛰伏的脆弱相见,你能解放那些被压抑的生命力;
 
你开始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遇见的人和事,去构建自己的,而非父母剥夺、扭曲或强加给你的体验;
 
你有力量发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诉求,活出属于你的人生。
 
 
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
“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作为一名咨询师,我与不同来访者的人生体验相遇,我发现很多来访者之所以会产生内心冲突,就是不能接受“人世间的事情不可能没有缺陷”这一事实。
 
于是,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对事事都完美主义,异于常人的努力,他们可能真的做到了自认的完美。
 
但是,越是用尽力气制造完美,本质上越是不顾一切逃避真实。
 
没有真实做支撑的完美,终究不过是浮光掠影,看着美好,但一碰即碎。
 
所以我想,追求卓越固然是一种韧劲,但直面真实更需要勇气、更难得、也更需要终生学习。
 
 
 
04 完美背后的不完美
 
在我的咨询经历里,A女士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她是那种出现在任何场合,都能成为焦点,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
 
30岁,未婚,独居,长得貌美,打扮精致,有体面的工作,工作能力极强。自律是她的信条,完美是她的标签。
 
她身边的人都觉得她有能力且可靠,但他们并不知道,甚至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在完美的表象下,她的暗面一直在滋长。
 
对待工作,她的“拼”,让人生畏。
 
大学毕业后,她就职于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
 
由她经手的项目,从来都是超标完成。搞得同事向领导抱怨,如果客户都要这种水准的报告,其他人以后怎么办。
 
这种超标完成,不是天赋,靠的是她近乎疯狂的拼命。
 
她告诉我,有一次为了赶一个表格,她从早上九点工作到凌晨三点,全程不吃东西,只喝水抽烟。
 
她说:“这种拼命是为了去证明自己,像一个乞丐一样跪在地上去要。”
 
面对感情,她的“作”,又让人心疼。
 
她很早就知晓自己的魅力,从初中开始,她就开始了爱情的游戏。不停更换男友,并且习惯出轨。
 
爱情游戏于她而言,就像狩猎,她要的是唤起对方的渴望。猎物一旦到手,她就会很快失去兴趣,她只享受每段关系前三个月的兴奋。
 
她要的不是性,而是掌控感、权利,或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原初完满的爱。
 
 
 
随着年纪增长,她也想过稳定。她身边不乏优秀男性的喜欢,但是她总是会被比自己条件差的男性或者完全没有可能的男性吸引,她觉得和这一类男性在一起,自己是安全的。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她只是感觉到无尽焦虑。
 
她想结婚,但目前的两个男友都不适合结婚。她想放手又放不掉,担心自己的控制欲会毁了关系,又担心不控制自己会孤独终老。
 
同时,她总是因为很小的事情而情绪崩溃
 
比如因为搬家,导致早上通勤时间加长,她会无法忍受到似乎要原地爆炸;和男友见面,对方迟到,她会生气到痛哭。
 
她也无法形容自己怎么了,似乎这样的时候,有一种不安全感袭来,让她无法忍受。
 
她最深的恐惧,就是自己不被人喜欢和不被爱。
 
所以她必须,保养面容、雕琢身形、光鲜聪慧、侃侃而谈、深度广度兼备。一定要让自己优秀,一定要撑住。
 
但是她持续健身,规律作息,爱人文类书籍、尤其是佛学,和崇拜的人深度交流,也仍然摆脱不了一种弥漫性的困惑与空乏:“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我的内心似乎没有什么改变,我觉得一无是处。”
 
 
 
05 打碎完美的假面,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她的冲突,不是来自外部的缺失,而是对内部的忽略。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我让她不再盯着外面的完美的浮光掠影,而是向内聚焦,向内体验,向内建立完整。
 
a. 把分裂出去的痛苦情绪一点点回收归拢
 
她的脆弱有一种共性,一旦事情和自己所希望的不一样,一股强烈的不安和失控感就会冲垮她,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与她作对。
 
我反复让她知道脆弱是被允许的:“当事情不如意时,我们就是会委屈和想哭”。
 
她仍然忍住眼泪不准自己哭出来:“我还没有办法在你面前哭,就像我无法让自己喝醉酒,也没有办法在工作的地方拉屎”。
 
我说:“当然,你需要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需要保持完美的样子,这样可能会让我们感觉更安全”。
 
我又问她:“小时候当你难过时,可以哭吗?”
 
她说:“那样爸爸就会把我关在厕所里,很黑,说‘哭完了再出来’,我就说‘爸爸我不哭了’。”
 
当她还是无法触及自己的情绪时,我会让她先使用我的感受。
 
我说:“我觉得很难过,更多是害怕,也许也有一点愤怒,胸口很堵很窒息。我也好像能看见一个小女孩不得不忍住大量的恐惧害怕,无助惊恐。”
 
她立刻进入“如何做”的思维里:“我可以在生气时安抚自己,还能跟自己对话。但对悲伤的自己完全没办法。”
 
我问她:“悲伤的身体感觉可能是怎样的?我们能不能在当下和这个悲伤一起呆一会。”
 
这样的对话,反复出现,能够让她被抱持着去体会悲伤,从而松动无助的身体情绪记忆。
 
这次咨询之后,她有了一些觉察。她告诉我,有时她好像能感受到身体里面那个小女孩,她会主动想如何去安抚她,她想对她说:“即便你是有缺点的,也是值得被爱的。”
 
她在慢慢内化一种称之为“自我安抚”的心理结构。
 
 
一直以来,令她情绪失控正是她从小不被允许表达不安、惊恐、挫败感,这些感受如洪水般未被处理。
 
可能来自爸爸每一次侵略性养育的结果,可能来自母亲每一次缺席或不可靠的安抚。
 
精神分析大师比昂说婴儿需要一个“会思考的乳房”一般的母亲,科胡特认为3岁前父母要帮孩子装置上焦虑-缓和、延迟-忍受的中和结构。
 
这也是我为她做的事情,提供涵容的环境,让她感觉到“我可以脆弱,可以哭,这没什么不好”,让那些碎片的体验归位,增强心的弹性和力度。
 
b. 完成哀悼:真实的经验滋养心智
 
在咨询进行到第3个月,她先后和两个男友分手。
 
我想,也许一方面是咨询让她得到一些稳定感,另一方面也许是她仍在要求自己快速去做“正确的事情”,她把自己置于一种充满风险、无所依傍但同样是进步的状态。
 
这是一个改变,同时也爆发出问题。
 
她开始焦虑,频繁上交友软件,想要寻找可靠的男性发展健康的关系,她说:“我渴望任何一个人回应一下我,想要赶紧抓住一个人。”
 
这样的时候,我会让她“停”一下,一起看看焦虑的横切面。
 
我问她:“一定要抓住一个人、总想要和人连接,是一种什么感受。”
 
她停了很久,然后苦笑着仰天失神,说了一句话,让我感到巨大的悲凉。
 
她说:“那是一种,——原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把自己放在最重要位置上的感觉。”
 
很残忍,是的。
 
但在此刻,这就是她的主观真实。这就是,她逃避了很多年才终于承认的真实。
 
直面残忍,会“杀死”她吗?
 
她静下来去更多地体会,然后她竟然说:“我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领悟,但同时感觉到好像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痛苦。”
 
这一哀悼式的觉察,揭开了她心底深处创伤性的信念,重点不在于它的真实性,而在于它被看到了。
 
一旦被看到,就有机会从创伤回到正常的发展性轨迹中,得以往前发展。
 
 
06 面对残酷的真实,才能彻底解决空虚
 
当她一旦触及到内在“不被爱”“被抛弃”的恐惧和脆弱时,她离内在受创的小女孩更近了。
 
情绪也从较为浮夸的状态中进入一种可忍受的淡淡的悲伤之中,这是她的生命一直等待她去看顾的,终于等到了。
 
虽然她时而还是受困于完美主义,但她也解放出真正的活力去创造真实的生活,并在生活中练习耐受正常的痛苦。
 
最近三个月,她买了房,投入装修。在装修的过程,犹如她在重建自我的大厦,她获得了很多成就感。
 
她给自己买了猫,想让自己走出舒适区,有更多的体验。
 
比如去忍受宠物上蹿下跳,难以控制的挫败感,去耐受“动物不会无缘无故喜欢你”的焦虑。
 
她会尝试很多办法和猫建立关系,她不仅在锻炼自己的交流互动、耐受情绪起伏,也在通过养猫来养育她自己。
 
她也遇见了新的恋爱关系,她惊讶地发现,竟然有段关系可以不用折腾就感到安宁放松。
 
同时,她也遭遇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会有的不理想。她不知道是否能结婚,但她发现自己不再被强烈的情绪掌控,她能更真切地看到对面那个人,同时也能够和自己的体验保持贴近。
 
为什么会有这些积极的改变呢?
 
我将她四散的自我碎片收拢,情绪得以安置,她获得成就感和自尊心的同时,同时体验到爱与被爱,也会深刻地期待与他人的关系具有类似的情感。
 
当她独自面对世界时,她就可以更信赖和依靠自己的心智能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心理咨询,就是一个陪伴你,觉察心,改变心,从而改变人生的过程。
 
在这里,你和你蛰伏的脆弱相见,你能解放那些被压抑的生命力;
 
你开始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遇见的人和事,去构建自己的,而非父母剥夺、扭曲或强加给你的体验;
 
你有力量发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诉求,活出属于你的人生。
 
 
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


- The End -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qcxljy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