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能把碗拿到厨房去吗?”
妈妈:“你能把你的碗,拿到厨房去吗?”
妈妈:“听到了吗?!请你!把这些碗!拿到厨房去!行吗?!”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可能很熟悉这种“对话”。通常,伴随着毫无回应的“独角戏”对话,空气中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此刻的父母感到无比心累,看着眼前这个正在刷手机、看电视、看书,甚至是发呆,反正就是听不到父母说话的孩子,他们觉得好陌生:小时候那个一听到喊Ta就马上跑过来的乖宝宝,怎么突然之间好像变了一个人?
父母的声音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例如,胎儿在子宫内就能分辨出母亲的声音,这有助于他们在出生后,迅速识别自己的主要照料者(Slegers, 1997);在婴幼儿期,孩子通过模仿身边人(尤其是父母)学习语言和掌握社交情感线索,父母的话对婴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大脑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某种变化,导致其对不熟悉的声音表现出更强的大脑反应,而这种变化会使他们增加对陌生人的关注,降低对父母的重视程度,并有助于青少年发展社交、与家庭之外的人建立联系(Abrams et al., 2022)。
因此,当一个青少年“听不到”家长说话时,这不是叛逆,而是一个基本的发展里程碑(Abrams et al., 2022)。换句话说,青少年可能不是“不听话”,而是他们真的“听不到”。
当青少年“听不到”父母说话时,他们正在开始对自我意识进行探索,这种探索更多地依靠自己,较少依靠父母的支持和指导,他们会希望通过仔细权衡同龄人和陌生人的建议,独立做决定,找到满意的自我(Berk, 2021)。
青春期孩子们转向了“新声音”,源自他们探索自我意识的三个需要:
?其一源自对自我性格、自我身份的探索需要。
进入青春期,原本顺从父母的他们,大脑深处关于自我意识、自我反省的部位开始被激活(活跃程度高于成年人),开始质疑父母往日对他们的定义,渴望独立并发展自己的个性(Schlesser, 2004)。新奇的声音代表着新的观点、想法和经验,有助于他们向内探索自我,向外探索世界。
? 其二源自外部世界交往、建立联系的需要(Wilson, 2009)。
进入青春期,与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相比,他们更关注来自同龄人和陌生人的评价(Sussman et al., 2004),新奇的声音代表着新的人际关系、社交圈子,有助于他们与家庭之外的人进行互动、建立联结。
? 其三源自对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需要。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开始质疑权威和传统观念,逐渐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可能会对父母的意见持有保留态度,更愿意听取外部的意见(Jenson, 2000),独立探索人生理想、未来目标,塑造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自我意识的觉醒,犹如为青少年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这个阶段,他们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对自身和周围的世界提出了更多的问题。然而,这种成长的蜕变也会引发他们对父母的怀疑和抵触,这是情理之中的现象。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才能让青少年“听得到”呢?
调整预期,增进理解和包容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武断地认为是孩子“不听话”,并不再支持他们。向外探索世界和向内体察自己,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但是,只有与家庭、父母建立安全的情感联结,青少年才能勇敢向外探索,温暖、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完成成长任务的必要支撑(Murphey et al., 2013)。
减少重复性“唠叨”等无效的沟通方式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应尽量做到“有求必应,不问不应”,当他们需要时给予支持,独自探索时给予空间,情绪不好时暂缓谈话(Coleman, 2020),不要以为重复多次就是强调。在敏感的青少年看来,重复的“唠叨”只能证明父母不信任、不理解自己;当孩子真实的自我身份不值得被接纳时,孩子可能转向封闭自己,沉迷游戏甚至不良社交关系。
尝试使用青少年同辈语言和非语言沟通
“打不过就加入”也适用于父母与青少年的沟通。当家长放下架子,尝试使用青少年同辈语言,也许会带来意外的惊喜。孩子更可能会感受到家长想要理解他们的努力,感觉到被重视和被尊重,这有助于孩子打开心扉。
非语言沟通则更多地体现在行为、行动中,共情孩子此时此刻的情感需要。
电影《茶啊二中》里,王强是个特别在意自己发型的初三学生,当班主任石老师把王强的发型弄坏导致剃光时,他伤心欲绝。
此时几位室友都戴上头巾去教室,无声表达对他的支持,而石老师对此也感到深深地内疚,默默为王强买了一顶帽子,虽然不那么时尚,但是王强却感受到了石老师的用心。这就是非语言沟通的魅力,一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对于那些看起来总是忽略父母话语的青少年们,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理解他们,或许他们正在经历一种叫做“反父母引力”的神秘现象——这就像是一个看不见的力量,把他们推向远离父母的方向。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必垂头丧气,认为自己的话语都成了无人问津的“遥远星球”广播,我们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频道内容,用温暖和包容,让沟通变得像是亲子频道的独家直播。
在这个既需要依靠,又向往独立的矛盾重重 “青春星球”上,父母是他们最可靠的保障,陪伴他们驶向成长的方向,而他们终将在探索与归属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航向。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联系人:邵老师
手机:13889330109
电话:024-23500628
邮箱:332453503@qq.com
地址: 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南街90号B座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