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亲密关系里,最伤的2种沟通方式,绝大多数伴侣却都在做……
                          
					
	前阵子李诞离婚上了热搜,他曾经在奇葩说上谈论过自己对于婚姻的看法:
	
		”婚姻是一个壳,不是我们去保护婚姻,而是婚姻要来保护我们。
	
	
		两个成年人,将婚姻这个壳做得足够坚固。坚固到什么程度?要坚固到即使婚姻不在了,它还能保护我们。“
	这是一种对婚姻非常美好的憧憬,“一个能一直保护我们的壳”。就像有些人说“希望我的另一半为我遮风避雨”。
	本希望另一半为我遮风避雨,结果没想到风雨都是TA带给我的。
	有些人为了好看,还苦苦维持着,李诞这样的是累了,不想撑了。但这并不是婚姻的错,婚姻只是个放大镜。
	通过婚姻我们会更无法回避自己的阴影,必须要直面如何直面,去承诺,去沟通,去表达。
	 
	我想起我的一个做婚姻咨询的客户小婷,她来找我做咨询时,控诉着对丈夫的不满,后悔结婚。她和我说,已经和丈夫沟通了无数次,可仍然无济于事。
	 
	我问她怎么和丈夫说的,她说:“我问他为什么结婚以后就变了,变得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我就是需要他对我好一些。结果后来我们就吵起来了。”
	 
	其实很多人都和小婷一样,总是在沟通上踩坑。
	 
	 
	 
	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你是否也听过、说过这样的话:
	 
	
		“我希望你能更负责一点。”
	
		 
	
		“我希望你对我好一点。”
	
		 
	
		“我希望你能有点爸爸的样子。”
	
		 
	
		“我希望你能对我妈态度好一点。”
	当你说出到这些话时,对方的反应多半是感受到被指责:“你还要我怎么对你好啊,我对你还不够好啊”。
	即使你态度好,语气再柔和,这种模糊性表达也会透露出强烈的批评意味,听上去都意味着对方之前做的不好。
	对ta不满,但你只表达了你的不满意,却没有清晰的告诉对方具体如何做。
	
		“更好些。”
	
		 
	
		“更理解我一些。”
	
		 
	
		“多关心关心孩子。”
	这种模糊性的词语都是大词,表达要特别谨慎,大词听在对方耳朵里,一点可操作性都没有,想努力都不知道怎么努力。
	像小婷两口子这样沟通的关系太多了,她要丈夫对她好,要对方按照她喜欢的方式来爱她。但是她又不说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爱才会感到开心。
	那么对方就只能按照自己理解的爱来对待她,两个人不对频的情况下,付出者和接收者都会觉得委屈。
	伤害性更大的就是攻击性表达,当我们在进行攻击性表达时,内心深处是极度委屈的,希望对方能看到自己,给予自己正向回馈。
	但往往我们脱口而出的,不是我此刻的感受,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我对你不满意的情绪。
	
		“我每天累死累活地下了班就做饭,你倒是很舒坦,回家就躺沙发上玩手机。”
	
		 
	
		“我真是瞎了眼,怎么当初就嫁给你了呢?”
	本来你内心不满又委屈,这样不仅没有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讲清楚自己要什么,还劈头盖脸地把对方骂一顿。
	
		“谈什么恋爱、结什么婚,还没有自己一个人过得香。”
	
		 
	
		“和对方相处越久,越后悔当初和ta在一起。”
	
		 
	
		“我们完全沟通不了,三观不一致,ta根本不懂我。”
	他们无一例外都希望有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一旦恋爱、结婚后,却发现和自己想的相差甚远。
	每当出现问题,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沟通,但往往沟通后,换来的是更大的失望和争吵。
	如今,大家在工作社交中,越来越认可好好沟通的重要性。
	但是当我们想把沟通运用到家庭中,尤其是亲密关系上时,发现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还起到反效果。
	因为,亲密关系中的我们在彼此身上,投射了太多期待和情感,希望对方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觉得对方就应该满足自己的需求。
	每当沟通时,两个人的情绪极其容易互相传染,又还有那么多过去共同的恩怨情仇在脑子里翻涌,每次想好好聊聊,最后总是轻易破防吵起来。
	但这也是亲密关系最妙的地方,对方就像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身上所有独处时、社交时,而看不到的、隐秘的小我。
	我们可以借由亲密关系中频繁涌上来的情绪,看清楚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局限,由此拓宽自己的边界。
	再来说说前面提到的在亲密关系中最容易掉坑的两种沟通方式。
	亲密关系中模糊性表达,一是自我认知不足,或自我过于匮乏,对另一半的需求感太大,无法说出自己具体的需求;二是对自己主动发起需求的信号,充满不配感和羞耻感,不敢理直气壮地具体说出来,而希望对方主动。
	当我们对自己的需求有一种开不了口的感觉,说出来很没面子的感觉,或者是害怕说出口之后对方会拒绝时,我们为了让自己能够有足够的底气甚至气势把需求说出来,就会把攻击作为铠甲和武器,来保护内心那个寻求帮助的自己。
	外圆还需内修。不管学习什么方法和技巧,处理好亲密关系的问题,前提永远是先搞定好自己,自己的内在圆满,才能自然地运用这些正确沟通的方法。
	我有一位学员叫小J,是一位全职太太,总是抱怨丈夫工作忙不顾家,让她一个人在婚姻里总感到疲惫而无力。
	前几天,她高兴地和我说,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突然发现自己能把学到的东西实践到生活中了,便和我分享了她和她老公的一个小故事。
	前段时间小J妈妈正在住院,每天除了要打理好家里的事情,照顾老公和孩子,还要每天去医院看望妈妈,她每天感到很累,但还是一个人包揽全部事情,可心里还是有股怨气。
	有一天老公下班回来,问她:妈最近在住院,有没有什么我能帮忙的?
	她突然生气不耐烦地说:“你能帮什么,你又不会做饭,又不能给妈送饭,每天下班都这么晚,不是出差就是加班,哪有时间照顾家里,还不是我一个人做了算了。”
	晚上睡觉,小J突然发觉自己在老公问了自己需不需要帮忙之后特别生气。
	“我为什么会那么生气?”小J想起我在课程里谈到的,语言是内在意识的外在呈现。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在丈夫问了需不需要帮忙时说“不需要”,并努力描述了一堆对方帮不上忙的理由和证据,然后就愤愤的拒绝了。
	她发现自己内在有两个彼此冲突的地方,一方面非要强调对方身不由己,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又在生气对方的无能为力。
	她想起我曾经说过的,人真的彻底接受现实的时候是不会生气的,就像你不会气一个小学生做不成高等数学的微积分,因为你知道那真的太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做不出不是他的错。
	意识到这一点时,小J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真的认为老公无能为力,而是自己内在有一个必须要理解丈夫的贤惠懂事的自我形象,总是在不断要求自己必须要理解对方的难处。
	当自己真的需要丈夫帮忙的时候,这个声音就会冒出来说“你看,他在外面赚钱,已经够辛苦的了,你怎么还能麻烦他呢?”
	而当老公问“有什么我能帮忙的?”这个问题时,小J突然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比理解老公,主动为他做了很多事,不麻烦他了。
	为什么他就不能像自己一样,主动做点什么,还非要问!?
	难道一定要我说了,他才知道自己能帮上什么忙吗?!就不能主动发现一些事去做吗!
	那一刻小J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希望老公不要问,不要让自己提出要求才主动去做点什么。因为一旦自己把要求提出来了,前面那么辛苦维持的贤惠懂事的形象就破功了。
	所以老公问的时候自己才气呼呼的说了那么一堆,把人给推走了。
	意识到这一点小J惊出一身冷汗,她知道如果自己没有觉察到自己这个模式,那么未来她就会把老公变成一个在家庭事务中越来越边缘的角色,而自己则会越做越多,越来越辛苦,成为一个浑身是刺的怨妇。
	随后,她就和老公提议了请护工的事情,希望有人能在医院帮忙照顾妈妈,老公立即就答应了。
	她说,以前的自己可能就一边生气一边把事情做完了,还觉得自己命特苦,特不容易。
	但哪有什么命,都是潜意识里的那些把戏,一不小心就承袭了父母相处那套模式。幸好现在成长了,有觉知,也可以有新的选择了。
	在关系中,通过情绪的自我觉察,更深的看到自己意识深处的东西,然后才可能在表意识的语言层面上去改变。
	以前没看到时,即使想不带攻击性的表达都做不到,因为意识中攻击性的能量还在。
	 
	 
	当我们足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才能清晰地去沟通和表达。
	 
	而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则需要在和伴侣的日常生活中情绪起伏时,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问问自己:“我说这句话到底想要什么?”
	 
	再具体一点:“我希望对方给我怎样的回应我就开心了?”
	 
	每个人对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爱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在表达需求时少说大词,学着说小词。
	 
	大词往往只给了一个正确的大概念,比如像“好”“爱”“理解”“爸爸的样子”,在这些大概念里可以放置很多不同的行为和意义。
	 
	每个人都有对这些普世概念的理解和定义,这些大词说一百遍对方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对你来说才是理解,怎样才是“爸爸的样子”、才是“好的态度”......
	 
	小词就是清晰的,具体的,可以明确落实在行为层面上的词。比如:
	 
	
		“我希望我每次跟你抱怨工作上的事情的时候,你能不要评判我,而是认真的听,最后抱抱我,我就好了。”
	
		 
	
		“我希望我出门上班之前你能给我一个拥抱。”
	
		 
	
		“每次孩子跟你说话的时候,不要看手机,看着孩子的眼睛,专注的听一会儿他说的话,如果可以,再给点夸奖肯定他。”
	
		 
	
		“我希望在我对一些事情表达出担心或抗拒的时候,你不要评判或者试图说服我,而是给我一点时间和耐心,陪我一下,最好可以鼓励鼓励我。”
	 
	这些点一定要具体可以落在行为上,让对方清晰的知道自己具体可以怎么做。
	 
	这需要我们做两个功课,一个是内在功课,承认自己的需求、正视自己的需求、接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对它有某种羞耻感,觉得我的需要是丢人的,请求帮助的我是脆弱的,脆弱的我是容易受伤的。
	 
	另一个是外在功课,就是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去掉包裹在需求之外的攻击性的铠甲和武器。
	 
	就像前面的表达:“我每天累死累活地下了班就做饭,你倒是舒坦,回家就躺沙发上玩手机。”
	 
	这时,你完全可以这么说:“今天我好累啊,不是很想做饭,老公你来做一下呗,我想吃你做的饭了。”
	 
	他再怎么懒,这时候最多跟你讨价还价:“要不我们今天吃外卖?”或者:“我给你煮个面?”
	 
	即便是这样,你不也还是休息到了吗?总比自己累死累活,然后还抽空跟对方吵一架,要好得多。
	 
	当表达方式从批评转化为直接讲出需求时,对方就会容易接受很多,并且会更加愿意配合你,完成你的需要。
	 
	 
	大家在亲密关系中多反复觉察自己起起伏伏的情绪,多问问自己:
	 
	
		
			“他说这句话,我为什么会觉得难受?”
		
			 
		
			“如果是别人说,我是不是不这么难受?”
		
			 
		
			“我对他的期待是什么?”
		
			 
		
			“我为什么说不出口这个期待?”
		
			 
	
	
	 
	很多人说,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自己真正做起来,却发现很难做到。
	 
	其实,这是每个人必然经历的道路,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
	 
	关系的现状一定是你创造出来的,只是你需要不断更深的看到,是怎样的你才会创造出现在这样的关系。
	 
	正确的沟通,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反复刻意练习、反馈。从技术到意识,从语言到潜意识的探索,一步一步去看到自己,成长自己,最终收获像壳一样保护我们,彼此承托、彼此支撑的亲密关系。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沈阳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询管理中心——沈城唯一荣获全国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提名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服务理念: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换发出七彩的光芒!
	
服务项目:沈阳心理咨询、沈阳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沈阳青少年心理咨询、沈阳恋爱情感心理咨询、沈阳职场心理咨询、沈阳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沈阳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沈阳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沈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沈阳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沈阳神经症性心理咨询、沈阳EAP心理咨询、沈阳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沈阳压力管理心理咨询
	
咨询热线:024-23500628    13889330109(微信同步)
	
微信公众号:七彩生活心理家园(qcxljy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