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心理咨询师推荐——生病的孩子,八成都因为伤了心
                          
					
	“我知道要积极,家人一再告诉我要正面思考,可是......我做不到。”
	坊间有太多激励或心灵课程,教导学员“我最棒!”“我一定可以成功!”等口号式激励语言,这样效果到底怎样?
	一位参与其中的病患说:“高喊我最棒的药效大约持续一周,之后又掉入自责、后悔的万丈深渊。”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内在的自己与外在的自己距离越远,个体会越焦虑。
	如果不是真正的改变自己,这些表面化的激励话语,有效期是有限的。
	
	
	
	身为精神科医师,我每天都会面对想法负面、或一直想尽办法要正面思考的患者,我慢慢理解“正面想法”绝非万灵丹,它就跟“负面想法”一样具有杀伤力。
	医师也加入:“你要走出去,多运动多晒太阳,加油!”
	有机构统计,心情不好的人最讨厌的三句话,排名如下:
	有没有发现,这些听起来老生常谈的话,不仅没有用,还令人讨厌呢。
	
	
	
	不准自己出现一丁点负面思考,不容许自己出现一丝的软弱,假装没看到眼前问题的“正面至上主义”,在众人面前,永远表现乐观进取,甚至成为鼓励他人、朋友间的心灵老师,逼得只要不积极、不正面就像犯了天条似的。
	最近我甚至发现,想法过度正面的人,反而容易患上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这样的结果让人惊讶。
	
	
	
	答案简单又清楚:过度正面让人忽略危险,变得无法适应现实,无法适当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
	更令人担心的是,正面的人可能出现自律神经失调的身体症状。
	明明已经厌倦演出正面积极,却无法变得负面,心理上失衡状况只能体现在身体上,人开始患病。
	过度正面思考确实充满了危险,那早已被污名化的负面思考呢?
	负面思考帮过度的正面想法扮演踩刹车的角色,像红花配绿叶,以负面评估,正面解决来面对困难挫折。
	“加些负面观点,反而更能正确地看到现实。”日本精神科名医最上悠在他的畅销书《负面思考的力量》这样提到。
	焦虑与不安,甚至忧郁都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但那正是解决困难的重要过程,大家如果可以从负面角度深入了解分析事情的本质,最终才能产生真正的正面思考。